感悟红色历史 领悟胜战之道——联合作战学院赴晋察冀边区革命纪念馆开展现地教学侧记
晋察冀,一片被战火淬炼过的土地,承载着中国军民浴血奋战、勇御外悔的烽火记忆。近日,联合作战学院组织学员走进晋察冀边区革命纪念馆,重温抗战历史,缅怀革命先烈,汲取奋进力量。
晋察冀,一片被战火淬炼过的土地,承载着中国军民浴血奋战、勇御外悔的烽火记忆。近日,联合作战学院组织学员走进晋察冀边区革命纪念馆,重温抗战历史,缅怀革命先烈,汲取奋进力量。
抗日战争时期,作为模范抗日根据地,晋察冀边区构建起了较为完善的法制体系,为根据地的稳固和发展奠定了基础。文艺作为普法宣传的重要形式和手段,在根据地的法治建设中发挥出独特而显著的作用。
1908 年 8 月 9 日,周立波出生于湖南益阳邓石桥清溪村的一个殷实农家 ,原名周绍仪,字凤翔。父亲作为村子里唯一的私塾教师,虽无法给予周立波富足的物质生活,却在他的心中种下了文学的种子。在父亲的教导下,周立波展现出了极高的文学天赋,自幼便热爱读书,勤于思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作为晋察冀边区重要组成部分,河北省阜平县在抗战时期是晋察冀边区政府、晋察冀军区司令部所在地,素有“华北延安”之称。经初步普查,阜平县共有红色旅游资源89项,其中纪念馆及旧址旧居37处,重要历史事件发生地24
师生们走进阜平八一学校参观国防教育长廊,一幅幅珍贵的历史图片、一件件饱含故事的展品,生动地展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历程和英雄事迹。优秀学生代表组成的红色讲解员们用生动的语言,详细讲解了红色历史、战斗英雄的英勇事迹、国防的重要性以及伟大的抗战精神,让在场的每
从那起,他写作的路子就铺开了。小学毕业后,家境更难,1935年父母先后没了,他靠抄写公文混饭吃,手上墨汁没干过,可闲下来还是写小说,中篇《狂飙里底游丝》和长篇《神三鬼四集》就那时候投出去的,还主编了报纸的文学副刊。
“我的讲演至此为止。伟大的抗日战争正在开展,很多人希望总结经验,以便争取全部的胜利。我所说的,只是十个月经验中的一般的东西,也算是一个总结吧。”
1937年9月25日,八路军一一五师在平型关歼灭日军一千余人,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提升了中国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此后,聂荣臻率领一一五师一部创建了以山西五台山为中心的第一个敌后抗日根据地,这就是晋察冀抗日根据地。11月7日,经党中央正式批准,晋察冀军区
“从小爷爷对我说,吃水不忘挖井人。曾经苦难才明白,没有共产党,哪有新中国……”8月29日下午,随着马兰花儿童声合唱团的歌声,一堂别开生面的音乐党史课在阜平县晋察冀边区革命纪念馆开始了。
“从小爷爷对我说,吃水不忘挖井人。曾经苦难才明白,没有共产党,哪有新中国……”8月29日下午,随着马兰花儿童声合唱团的歌声,一堂别开生面的音乐党史课在阜平县晋察冀边区革命纪念馆开始了。
阎锡山放弃大同会战后,把作战重心放到了东线的板垣师团,又故伎重演要把敌军放进平型关内繁峙砂河一带布好口袋阵围歼。半月前从陕西韩城芝川镇渡河进入山西的八路军林彪部115师接到命令后火速赶赴平型关。任务是配合平型关战役,抄袭敌后,堵截敌人退路。
位于太行山东麓的保定市唐县西赤村,曾是抗战时期唐县县政府的驻地。85年前,这里发生了一次在中国政权建设史上具有标志性意义的民主之举——百姓用一颗颗黄豆,选出了晋察冀边区的第一位女县长。
银发映初心,红色永流传。近日,忻州市委老干部局组织老干部在短视频平台讲述红色故事,打开红色资源活化利用的新路径,让红色宣讲既“有分量”又“接地气”,吸引了众多年轻网友的关注。
历史上的8月12日,作为历史长河中的一个特殊节点,见证了国内外诸多具有深远影响的事件。以下是对这些重要事件的简要概述及评论:
白求恩是加拿大共产党员、著名医生,也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为了支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他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后因伤口感染而病逝于河北省唐县。他去世后不久,毛泽东写了《纪念白求恩》一文,号召全党学习白求恩“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回顾历史,白求恩
战争应该让孩子走开。但在抗日战争中,中国的少年儿童,特别是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少年儿童,却纷纷投身战场,用稚嫩的肩膀担了与年龄不相称的责任,为了民族解放,战斗在烽火硝烟中。
战争应该让孩子走开。但在抗日战争中,中国的少年儿童,特别是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少年儿童,却纷纷投身战场,用稚嫩的肩膀担了与年龄不相称的责任,为了民族解放,战斗在烽火硝烟中。
他一边咽着没几颗米的糊糊,一边还要握着炭笔抄书本。家里实在难以支撑学费和生活,断炊成了家常便饭。“肚子一饿,读书声就飘不动了。”他后来回忆说,那些年读书,是“有一顿,没一顿的”。
中国共产党的忠诚战士,著名摄影艺术家、革命影像文献守护者,中国红色摄影事业奠基人之一,第九届中国摄影金像奖终身成就奖得主,《山西画报》原总编辑顾棣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25年4月7日18时30分在太原辞世,享寿九十有七。 顾棣同志穷尽毕生心血耕耘于影像创作